经济信息

珠海市2015年农业农村经济情况简析

发布时间:2016/3/31 16:39:14    编辑:    被浏览:28

  2015年,珠海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省市关于“三农”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,稳定发展粮食生产,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,深化推进农村改革发展,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,农业农村经济总体继续呈现平稳运行态势。

  一、农林牧渔业生产增速回落

  2015年,全市农业运行总体呈现平稳运行态势,年内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8.27亿元,同比增长3.5%,增长速度比上年回落0.2个百分点。

  种植业结构继续调整,林业及渔业保持增长,牧业形势较为严峻。

  从总产值构成看,渔业所占比重超过半数,约为六成二,是农业经济的主要支撑。2015年,农业种植业实现总产值13.03亿元,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4.8%,林业比重为0.3%、牧业比重为13.4%、渔业比重为62.3%、农林牧渔服务业比重为9.2%。

  从总产值增速看,农业种植业、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为正增长,是推动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。2015年,农业种植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.5%;渔业同比增长6.9%; 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%。林业同比增长38.1%;牧业同比下降12% 。

  二、农业形势表现异同

  (一)粮食生产形势不容乐观。粮食播种面积连年减少,总产量下降,单产水平基本保持稳定或略有增长,这是我市目前粮食生产现状及今后较长时期的发展趋势。2015年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0.56万亩,同比减少0.16万亩,下降1.49%;全年粮食总产41552吨,下降2.3%。其中,早稻水稻播种面积3.38万亩,比上年减少0.13万亩,下降3.6%;早稻产量1.61万吨,下降1.2%。晚稻水稻播种面积3.25万亩,比上年减少0.19万亩,下降5.5%;晚稻产量1.28万吨,下降5.2%。

  (二)油料产量增长快。2015年,全市油料播种面积4591亩,同比下降5.4%;总产量1206吨,同比增长32.4%。珠海油料生产主要是花生的种植。

  (三)蔬菜生产略有下降。蔬菜生产持续保持稳定的生产形势。全年蔬菜播种面积11.21万亩,下降0.4%;全年蔬菜产量15.80万吨,同比减少0.56万吨,下降3.4%。

  (四)畜牧业生产持续下滑。今年以来,珠海畜牧养殖业持续低迷的状况没有改变。

  从畜禽存栏情况看,年末生猪存栏预计37.45万头,较上年下降9.5%,其中,能繁母猪3.89万头,减少311头,下降0.8%。年末家禽存栏230.24万只,同比下降1.1%。

  从畜禽出栏情况看,全年生猪出栏51.44万头,较上年下降17.5%;家禽出栏516.24万只,比去年同期下降15.3%。

  从畜禽产品产量看,全年肉类总产量4.70万吨,同比下降11.6%。禽蛋总产量9074吨,同比下降8.6%。 奶类产量5425吨,同比下降32.9%。

  (五)林业生产有序推进。2015年,全市继续大力开展造林绿化工作,全面提升生态环境。完成荒山荒地成片造林2.80万亩、四旁(零星)植树44.45万株、未成林抚育实际面积2.78万亩。全市整体绿化水平有效提升,村庄环境面貌和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条件进一步改善。

  (六)渔业生产基本稳定。我市渔业生产一直保持相对稳定的发展态势,近几年产品产量基本保持小幅增长态势。2015年我市渔业经济情况运行平稳,总体实现增产增值。2015年全市水产品产量达29.15万吨,同比增长3.57%;渔业经济总产值85.3亿元,同比增长3.51%;全市渔业养殖面积40.89万亩,增长2.4%。今年我市的水产品产量增长主要来源于海鲈、罗氏沼虾等养殖品种产量的增长。

  创建幸福村居推动水产养殖业产业发展。2012年10月以来,我市开展创建幸福村居工作,其中特色产业发展工程是创建幸福村居的一项重点工程。水产养殖业作为我市农业最主要的产业也得到了大力推动,在创建过程中,各级政府、企业、村民投入大量资金开展农田水利设施建设,进行鱼塘整治工程,基础设施的改善促进了养殖产出率的提升。

  三、存在的问题

  (一)种植业增产压力大,主要农产品提价难。种植业生产面临耕地、资源瓶颈制约,水稻主要种植农产品在高基数上保持持续增产难度越来越大;同时种植业生产面临不确定的台风、病虫害的影响,自然灾害难以预料,农业防范风险难度加大。市场风险方面,农业投入回报周期长,农村的空心化导致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,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,国内主要农产品价格已高于进口价格,继续提价遇到“天花板”,持续提高农业效益的约束越来越多。

  (二)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,农业劳动力出现短缺。传统的农业种植生产周期长、获益慢,而务工经济收入效益大,见效快,致使有知识,有技术,年富力强的青壮年纷纷进入城市或工厂就业。大中院校毕业生受传统习惯的影响,宁肯到城市打工,也很少愿意回农村从事农业劳动。从事农业种植的大都是老年人,文化程度总体偏低,思想传统、保守,技术水平偏低。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,以及自然减员、疾病等多方面因素影响,务农人员逐年减少,劳动力呈现出快速下降趋势,农村用工越来越贵,越来越难找。

  (三)农民种植规模较小,粮食生产产业化程度不高。由于农户大部分实行分散经营,受资金、生产规模、知识水平等因素的制约,种粮仍停留在传统的耕作方式上,粮食生产技术和机械化水平较低,生产成本也就相对较高。同时,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力量薄弱,缺乏实力和竞争力,优质稻谷精加工、深加工能力不足,水平总体层次较低,附加值低,最终制约了产品和市场的扩大。

  (四)畜牧业生产连续下滑。近几年全市畜牧业生产规模缩小,增速持续下滑,影响畜牧业生产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:一方面是政策性因素对生猪、禽类生产影响较大,珠海畜禽养殖场主要集中在高新区及西区(斗门、金湾、高栏港),出于环境保护及城市发展的需要,除斗门区外,其他三个区均已出台文件划定禁养区和限养区。近两年高新区和金湾区进一步加大了清拆力度,高新区提出2015年底前全区范围内畜禽养殖场实现全面清除;金湾区要求2015年底完成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的关停清拆工作。受有关政策影响,本年度有16个生猪养殖场(户)在年底限期前完成拆迁。另一方面是养殖业利润空间被挤压。珠海属于生猪调入城市,外地生猪占市场供应六成以上,本地生猪价格走势基本跟随全国市场行情。受市场因素影响,化肥、农药、饲料、农膜等农资成本持续增加,农业生产服务价格相应的水涨船高,运输业流通成本、种养防疫药品价格和劳动力成本的增长,大都间接转嫁到农民身上,尤其小规模户种养压力更大。近几年,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开始出现倒挂,一些主要农产品的国内价格开始明显高于国外农产品到岸完税价格。同时受入世承诺,政府进一步提升各种补贴的幅度有限,种种因素制约使种养殖业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,种养殖农户积极性受挫。

  四、几点建议

  (一)粮食生产

  1.继续确保粮食播种面积。要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,加强对非建设性占用耕地的管理,确保粮食播种面积。要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,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,减少农村撂荒现象。

  2.积极改变劳动力老龄化现状。目前很多地方粮食生产粗放经营的状况,主要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缺少。据我们对粮食生产经营大户调查的数据来看,一些粮食种植大户的种植收益还是相当可观的,政府应继续完善和强化各项惠农政策,出台相关鼓励措施,增加补贴力度,扩大补贴覆盖范围,调动农民特别是青壮年从事粮食生产的积极性,保证粮食生产必要的农村劳动力的素质。

  3.有力推进粮食生产集约化经营。积极引导各类组织和种植大户参与土地流转,促进土体流转主体多元化,推进土地分散种植向集约化、规模化经营转变,积极培育种粮大户;同时加大资金、技术、物资和市场营销方面的扶持力度,引导土地经营者进行粮食品种结构调整,提高机械化耕种水平,生产优质高效的粮食,形成规模和品牌,从而提高产量和收入,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。

  (二)渔业生产

  加快发展具有新型“海洋牧场”特色的现代海洋渔业。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方针,按照“提升一产、主攻二产、发展三产”的思路调整渔业结构。以人工鱼礁建设为重要手段,走控制性海洋渔业之路,发展新型“海洋牧场”。以品牌渔业、高效渔业、生态渔业为核心,构建养殖、捕捞、加工、物流、休闲渔业等产业链完整的现代渔业产业体系。扩大优势主导品种健康养殖规模,建设一批出口创汇养殖示范基地和无公害养殖示范基地。引进大型水产品加工企业,以水产品保鲜、保活和低值水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,建设水产品加工园区。促进水产品流通市场发育,加大对水产品流通环节的补贴力度,促使水产品流通向专业化、大市场、跨区域推进。鼓励支持渔民转产转业,积极发展海上游钓、滩涂旅游、观赏、品鱼等多种多样的休闲渔业。采取“政府主导、多方融资”的模式加快渔港经济建设,全面开发环渔港经济带,建设以渔业产业为基础、集渔船避风和补给、水产品集散和加工、休闲渔业为一体的现代渔港经济区。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能力建设,完善渔业养殖许可制度,深入实施“水产品放心工程”。

分享到:
< 上一篇 下一篇 >
市企联荣誉资质 企业信用评级 市经促会荣誉资质 工业旅游项目
官方公众号